在紐西蘭北島美麗的小城哈密爾頓( Hamilton ),有一家全國唯一的商業茶葉種植園,名叫Zealong Tea Estate。這家茶園離哈密爾頓市中心只有15分鐘的車程,環境優美別緻,自然純淨,生產100%的純紐西蘭茶葉,世界上一些最好的茶葉就出自這裡。 Zealong Tea種植園擁有超過120萬棵共130種有機種植的茶葉植物,佔地超過50公頃。純淨的陽光雨露以及肥沃的土壤給這裡的茶葉帶來了清新的味道,加上手工採摘厚實的葉片,讓這裡的茶味道更濃,一份茶葉最多可沖泡六到七次。 中午,在茶花茶館餐廳享受一個美味的清淡午餐或下午茶,一邊享用茶點,一邊欣賞種植園的景色,是放慢腳步體味生活的絕佳方式。 Zealong Tea不僅茶葉品質非凡,這裡還以維護精美的花園和庭院而聞名。茶園中有許多手工製作的銅像、雕塑等藝術品,融合著中西方的文化特色,給人帶來無比愉悅的文化體驗。 在享用美食之餘,還可以漫步在繁花盛開的花園中,欣賞景色中的現代景觀,與這裡精心照料的茶樹親密接觸;抑或在這裡的茶道上散步,欣賞兩旁精美的銅製雕塑,體味它們各自講述的關於茶的故事。 除了個人,這裡還接待任何規模的團體來訪者,為來賓提供1.5至2小時的旅遊導覽、茶藝欣賞以及品茶等體驗活動,但需要提前預約。這裡距奧克蘭約1.5到2個小時的車程,一年中只有包括聖誕節和新年在內的4天不營業。 具體信息,可參見其官網:
在紐西蘭北島的新普利茅斯與惠靈頓之間,有一個漫步林間欣賞鶯歌燕舞的好地方,叫Bushy Park Tarapuruhi。這是紐西蘭一個罕有的溫帶低地森林公園,佔地89公頃,擁有著大量的原生及地方性植物和動物群落。 Bushy Park森林公園是很多可愛的鳥兒的家園,同時也是欣賞各種灌木植物的好地方。據該公園的官網介紹,這片森林中生長著大片的羅漢松、另外還長有大量的本土植物,總共多達160種。這些植物從底層到亞冠層再到上面的冠層,結構的多樣性和復雜性相當高。 由於這片森林植物多樣,加上氣候溫和,有數條小溪,以及免受大多數哺乳動物天敵的侵襲,為許多本地和地方性物種創造了得天獨厚的生存環境,尤其是各種鳥類。 例如在2001和2004年,北島知更鳥(North Island Robin)被重新引入保護區。雖然開始的數量很低,但據估計,現在這種鳥約有600只,這樣的種群密度被認為是不可思議的!同樣,在2006年,鞍背鳥(Saddleback)被重新引入森林,目前已有約700只。 在林間散步時,人們還經常可以看到途伊鳥(Tui)、凱魯鳥(kereru)、針鳥(stitchbird),在令人印象深刻的樹林間自由活動。 Bushy Park森林保護區物種的多樣性與很多人的努力密不可分。除了整片森林被圍欄重重包圍之外,在2005年,這裡還建起了4.8公里的防蟲圍欄,另有安全監控及捕鼠陷阱排除鳥類的各種天敵。每個月,志願者都會花約500個小時的時間確保保護區得到持續的維護。 此外,這裡還有許多公共小徑,包括輪椅設施,便於全家人一起出遊。這里通往森林的步道是免費的,遊人還可以選擇在富麗堂皇的住宅住宿,或是享受一個別緻的下午茶。
紐西蘭的第四大城市哈密爾頓(Hamilton)是距離奧克蘭最近的一座花園城市,也是這里華人聚集的城市之一。在距CBD五分鐘車程的城市東部,有一處紐西蘭非常有名的景點——哈密爾頓花園(Hamilton Gardens)。這座花園於1960年代開始建設,或許你很難想像它在開發之前只是一個垃圾填埋場,如今,卻儼然成為當地居民休閒放鬆、外地遊客旅行必經的首選之地。 今天,我們就來簡單介紹一下這個不可思議的花園。 哈密爾頓花園佔地58公頃,這裡沒有依照傳統植物園的方式規劃,而是以人與植物的緊密關係為主題,包含5個花園系列的20多個主題花園,讓遊人有一種穿越時空,在神秘的迷人世界中探索旅行的感覺。 哈密爾頓花園的這5個花園系列分別是天堂花園、暢想花園、多產花園、栽培花園與景觀花園,有的花園能把你帶到世界上遙遠的角落,有的則讓你置身於熱帶叢林,還有的如夢如幻營造出浪漫的童話氣息,其中一些花園概念可追溯到4000年前。 以其中的天堂花園系列(Paradise Garden Collection)為例,該系列涵蓋了代表6個國家園林設計特色的花園,包括中國的暢逸園、英國的花卉園、日本的思園、美國的現代園、意大利的複興園以及印度的四分園。 這裡的每一座花園自成一派,風格各異,其中的中式暢逸園是哈密爾頓的友好城市——江蘇省無錫市提供設計援建的。 其它系列的花園也都各具特色,例如多產花園系列(Productive Garden Collection)的各座花園全部種滿了實用性植物,例如草本園可以找到傳統的草藥類醫藥植物、果菜園種滿常吃的蔬菜瓜果,這裡的毛利民族園是紐西蘭唯一的毛利人生產花園,已經建成10年之久。 栽培花園系列(Cultivar Garden Collection)則匯集了為花園建設而精选和培育的植物,向人們講述著這些植物有趣的故事,包括玫瑰、山茶、杜鵑,以及維多利亞時期花卉等專區。 另外,景觀花園系列(Landscape Garden Collection)則最大程度地利用了自然景觀,展示著不同歷史時期人們對理想景觀的理解。 最近,這裡的暢想花園(Fantasy Garden)成為最受歡迎的系列,最大的原因是由於一個《愛麗絲夢遊仙境》主題的超現實主義花園在2020年2月初落成。 穿過一條能讓人產生錯覺的走廊後,你會發現自己被會動的巨樹包圍,彷彿置身於幻想之中。從這裡穿過後,一扇巨門以及旁邊的獨輪車讓你更覺得自己彷彿成了矮人。 總之,這個奇妙的花園能讓人感受到無窮無盡的想像與天馬行空的創意,從而體味到日常生活中難以發現的樂趣。 哈密爾頓花園的總體主題是園林的歷史、背景和意義。目前,這裡仍在不斷的完善和建設之中,並採納了很多當地社區居民的反饋意見。 此外,這裡還有4個花園正在開發中,包括古埃及花園(Ancient Egyptian Garden),帕斯菲卡花園(Pasifika Garden),中世紀花園(Medieval Garden)和巴洛克花園(Baroque Garden),預計將在2022年全部建成。 在更遠的將來,這裡還將再建12個新的主題花園,包括展示維多利亞、荷蘭文藝復興以及古羅馬時期的風格園林,這讓很多花園愛好者充滿著期待。 在維多利亞時代,這裡被當地居民用作步槍射擊場,並在20世紀由採石場變為垃圾填埋場。當時,有誰能想到它如今的樣貌:成為一座免費的公園、每年吸引超過100萬名遊客,且在國際上屢獲殊榮? 或許對很多人來說,選定一個目標並持續不斷地投入你的努力,到了適當的時候,全世界都會被你的成就驚艷到。 新的一年已經來到,如果方便,不妨考慮來哈密爾頓花園走走,既能放鬆心情,又能找個喜歡的角落思考一下新一年的規劃,或許會收穫意外的靈感。 哈密爾頓花園的更多詳細信息及2021年的活動,可以參見以下網址:
你還記得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裡的一個場景嗎?在少年派漂洋過海的時候,海水中星星點點閃現出美麗的亮光,夢幻迷人。其實,在自然界中這種現像是真實存在的,叫做生物發光(bioluminescent)現象,並且這在紐西蘭就並不少見。最近,奧克蘭北部的海灘就展現了這種神奇壯美的景色。 1月4號和5號晚,在奧克蘭北部旺阿帕勞阿半島(Whangaparaoa Peninsula)的大曼利海灘(Big Manly Beach),柔美的藍色熒光隨著海浪在水中翻滾,與天上的繁星遙相呼應,一動一靜,如夢如幻,彷彿讓人置身於仙境。藍色的熒光會在運動的水流中因其速度的變化而忽明忽暗,不斷變幻著色彩,這種神奇的現象經常令看到的人嘖嘖稱奇。 據說,這種神秘而美麗的夜景在紐西蘭的東海岸,尤其是北地(Northland)一帶其實蠻常見的,當地居民早已習以為常,只是不常向外面的人提及。很多知道這個現象的紐西蘭人則一般抱持著碰到了就盡情體味的態度,經常在出海划船或游泳時順便多欣賞一番。 如果你把海水攪動一番,看見運動的海水發出熒光,那麼就發生了這種生物發光現象。有的紐西蘭人說,有時他們在海上航行,每晚都能遇見這種景象,碰到時也會把手伸進海水中讓它發光,非常迷人。還有的人在海邊散步或游泳時,偶爾能看到海豚在閃亮的海水中游動,既有趣又神奇。 雖然生物發光現像在紐西蘭比較常見,但1月4號和5號兩晚奧克蘭的熒光海灘夜景仍讓很多人為之讚歎,因為這種用肉眼就能輕鬆欣賞的壯觀景色非常少見。 有的攝影師非常幸運地捕捉到了這些美麗且珍貴的鏡頭,並推測這可能與幾天前奧克蘭的大雨天氣以及附近海域出現的大片粉紅色海藻有關。 究竟是什麼引發了這樣的自然奇觀呢?奧克蘭大學的一位海洋生物學家瑪麗·塞維爾(Mary Sewell)博士給出了她的解釋。 她說,生物發光是由能合成螢光素(luciferin)和螢光素酶(luciferase)的海洋生物引發的。據說,這一過程是通過化學反應實現的,因此是化學發光的一種。難怪這一現象需要攪動海水才能實現,應該是為了讓物質充分接觸致使反應發生。 而在這次夜景中,造成生物發光現象的生物是鞭毛藻(dinoflagellate algae)。鞭毛藻有很多種,它們既不是蟲也不是藻,而是一種原生生物。最常見的鞭毛藻是夜光藻(Noctiluca,也叫夜光蟲),如果類似這種特定的藻類繁盛,就能引發生物發光。但塞維爾說,這次是哪種鞭毛藻製造的美景,還需要去採集樣本,查清具體的繁盛藻類有哪些才能確定。 如果想觀測大面積的生物發光,大致需要滿足以下幾個條件:溫暖水域、遠離亮光、水質清澈但營養鹽豐富(以支持這些生物的生長繁殖)。在合適的條件下,只要輕微的攪動,例如船隻劃過水面或者有波浪起伏,都會引起這些生物發光。 其實在大自然中,還有多種生物都能產生生物發光現象,例如海洋中的櫛水母、燈籠魚或是烏賊……當然,在大自然中,還有很多神奇的事物以及美麗的風景等著人們去探索,紐西蘭就是這樣一片神奇的土地。 本文照片來自紐西蘭攝影師格蘭特·伯利(Grant Birley)的Facebook,網址如下:https://www.facebook.com/grant.birley
紐西蘭有一種很常見但非常小巧可愛的鳥,叫灰胸繡眼鳥(Silvereye)。這種鳥比麻雀小一點,大部分羽毛呈橄欖綠或灰綠色,眼眶長有一圈白色羽毛,非常顯眼。因此,它們還有一個英文名字叫wax-eye。 它們是19世紀從澳洲飛到紐西蘭的「移民」,如今已在這裡廣泛分佈,成了郊區最常見的鳥類之一,甚至在紐西蘭一些隔絕塵世的離島上也不乏它們的踪跡。 這種鳥出現在紐西蘭的記錄最早可追溯到1832年,由於沒有證據表明它們是被人為引入的,因此被歸類於紐西蘭本地物種。毛利人稱呼它們為tauhou,就是「新來者」的意思。 如今,灰胸繡眼鳥早已在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太平洋島國上都有分佈,並且隨著環境的變遷產生了極其輕微的亞種變化。 這種鳥非常喜歡叫,還很能飛,成天蹦蹦跳跳的非常活潑外向。它們在高高的樹上築巢,每個鳥巢就像一個精心製作的杯子,由苔蘚、地衣、細小的樹枝、頭髮、蜘蛛網等材料編織而成。 灰胸繡眼鳥是一夫一妻制,每年春夏,它們會進行繁殖,產下2-4枚淡藍色的蛋共同孵化。 10-12天后,幼鳥會破殼而出,當時它們身上還沒有羽毛,但頭上會有兩條細小的簇絨。 4天后幼鳥才會睜開眼睛,但它們長得非常快,10天左右就會長滿羽毛並嘗試飛行。 灰胸繡眼鳥屬於雜食性小鳥,從昆蟲、水果、到花蜜、花粉、再到植物種子及人類的作物,沒它們不吃的。由於體型嬌小,它們可輕鬆進出種植作物的保護網,因此讓農場主很頭疼。但這些鳥也會捕食害蟲,在以花蜜為食時,還可幫助某些樹種授粉。 這就是灰胸繡眼鳥,一種體型嬌小、性格外向、動作敏捷、生長迅速、食物多樣又住在高樹上的小鳥。貌似這種鳥在紐西蘭不會輕易面臨滅絕的風險,也就是說,以後能繼續欣賞它們小巧身姿的機會還很多!
奧克蘭公園很多,各具特色,今天介紹的這個西泉Western Springs就以鳥類多為特點。 公園圍著一個湖,湖旁建有步道。湖區風景宜人,大樹和濃密的灌木高低錯落,三三倆倆的遊人在公園散步、聚餐,或坐在湖邊椅子上休息。 公園裡鳥很多,以水禽為主,而且不怕人,有家鵝、黑天鵝、綠頭鴨、灰鴨、黑水鴨、新西蘭鸊鷉、白骨頂、紅嘴鷗,另外還有紫水雞、鴿子、麻雀等。鳥兒在公園裡游水、找食、整理羽毛,散步,有的在草坪上睡覺。 現在是夏季,養育小鳥的好時候,天鵝、鴨子、紫水雞的幼鳥在公園內都可以看到。 有一對紫水雞將巢建在湖邊灌木叢中,鳥媽媽和雛鳥在灌木叢裡。鳥爸爸在灌木叢邊幾米範圍巡視,如果有鳥靠近就趕走,包括比它大幾倍的天鵝,甚至人。他趕鳥是飛跑過去用頭撞,每次都能得勝而回。 相比緊張的紫水雞,鴨媽媽就放鬆多了,我在公園看到有4個鴨媽媽帶著寶寶們悠閒散步,小鴨子們在地上找東西吃,鴨媽媽在旁邊嘎嘎叫,如果小鴨子跑到人腳下,鴨媽媽也不擔心。一個鴨子家庭中最多的有6隻小鴨子,少的只有1只。奇怪的是只看到鴨媽媽,鴨爸爸去哪兒了? 人如果在公園裡吃東西,一不小心,就會招來一群圍觀者,都眼巴巴的看著你。如果你在路上走,手上拿著食物,也會被鳥兒追過來,簇擁著,眼神裡露出,“好吃的,好吃的。”它們會一直跟著你,直到你把包裝袋扔了,或者放到背包裡。公園告示寫著,不可以餵鳥,因為會導致它們生病。 紫水雞領地觀念很強,公園的橋上應該有一個紫水雞族群分界線,當一個族群跟著我們(的食物袋)要過橋,被另一個族群的5、6只趕回去了。被趕走的族群明顯底氣不足,雖然雙方數量差不多。 公園裡還有雞,一隻大公雞,一路跟著,會喔、喔、喔的打鳴。另有一公一母兩隻雞在樹下休息。 公園的樹都有年頭了,門口的一棵樹樹冠覆蓋了很大一片區域。 公園正在重建一個兒童遊樂場,修好後,孩子們又多了一個遊玩的好地方,目前這裡是被2個紫水雞佔據著,當成它們的家。 公園介紹說,西泉曾是休閒露營地,二戰時一度用作美軍休息地。 西泉交通方便,位於奧克蘭CBD邊,奧克蘭動物園對面,MOTAT(交通與技術博物館)旁邊。從高速下來2分鐘就到,因在奧克蘭CBD邊緣,不受CBD市中心擁堵的影響。導航到Western Springs,車子可以停在公園門口的Stadium Rd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