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滑雪名將科裡·彼得斯(Corey Peters)的檔案照。(Credit: New Zealand Government/Wikicommons CC-BY-4.0) 3月6日,紐西蘭滑雪名將科裡·彼得斯(Corey Peters)在高山滑雪男子坐姿超級大回轉賽事中再添一銀。不到24小時之前,他剛剛摘得了2022年北京冬季殘奧會的一枚金牌。 在延慶賽區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充滿挑戰的比賽環境中,這位38歲的滑雪老將在整個賽程中表現出色,不僅全程維持高速,還在多個急轉彎處提速,最終以稍遜於金牌選手幾毫秒的差距衝過終點線。 由於比挪威選手佩德森(Jesper Pedersen)晚了0.47秒,彼得斯摘得銀牌,而佩德森以1分09.69秒的成績奪得金牌。銅牌由日本選手森井大輝(Taiki Morii)獲得。 在前一日的高山滑雪男子坐姿滑降比賽中,彼得斯以1分16.73秒的成績獲得紐西蘭本屆冬殘奧會的首枚金牌,挪威選手佩德森獲得銀牌,銅牌獲得者仍是日本選手森井大輝。 雖未再次摘金,彼得斯表示,他對本次比賽結果「絕對欣喜若狂」。 「這是一場勢均力敵的比賽,我們之間的差距不到半秒,但我很高興能夠獲得第二枚獎牌,」彼得斯對TVNZ說。 「我想我已經超出了自己的預期。公平地說,我對只獲得一枚金牌並不滿意,但現在我又獲得了銀牌。誰知道在大回轉項目中,也許我們還會獲得銅牌,這樣就獲得了全套獎牌。」 3月6日,副總理羅伯遜 (Grant Robertson)在他的推特中稱讚摘得兩枚獎牌的彼得斯為「傳奇人物」,並預祝他在幾天後的最後一場比賽中取得好成績。 此前,彼得斯還曾在兩屆冬季殘奧會上摘得過一枚銀牌和一枚銅牌。 責任編輯:劉潤菁
紐西蘭選手科裡·彼得斯(Corey Peters)於2017年在奧克蘭總督府的檔案照。(Credit: New Zealand Government/Wikicommons CC-BY-4.0) 3月5日,紐西蘭滑雪老將科裡·彼得斯(Corey Peters)在2022年北京冬季殘奧會的高山滑雪男子坐姿滑降比賽中獲得金牌。此前,這位38歲的運動員已先後在兩屆冬季殘奧會上摘得一銀一銅。 彼得斯在首場比賽中表現出色,尤其在中段通過完美的控制並提高速度,以1分16.73秒的成績越過終點線,超過挪威選手佩德森(Jesper Pedersen)獲得第一,並最終把金牌收入囊中。 挪威選手佩德森獲得銀牌,日本選手森井大輝(Taiki Morii)獲得銅牌。 此前,彼得斯曾在2014年的索契冬殘奧會大迴轉項目中獲得銀牌,又在2018年平昌殘奧會降滑項目中摘得銅牌。 他對媒體透露,此次的北京冬殘奧會之行,他不是為了獲得一件免費夾克,而是為了他所關注的金牌而來。 「這顯然是我的主要目標,完成那場比賽,」彼得斯對TVNZ說。 「對我來說,這就像給一個相當成功的事業錦上添花。在那次賽程中,我冒著失去一切的風險——這可能是我的生命之賽。」 曾在2009年一次摩托車越野賽事故中脊髓壓傷的彼得斯,因為疫情已經兩年未參加過滑降賽事了。今年1月因Covid-19檢測呈陽性,他也未能參加挪威的世界殘雪運動錦標賽,還錯過了北京的兩次訓練。 「顯然,由於疫情我並沒有做好最佳準備,並且自2020年以來我也沒參加過比賽,」他說。 「但當比賽真的很重要時,我必須相信自己,並相信我的能力,然後直面挑戰,而最終,我取得了勝利。」 當被問到他從哪裡獲得的動力和決心時,彼得斯說,在來北京參賽之前,他花了一點時間進行了反思。 「也許是基因,」他回答道。 彼得斯說,他從兒時打橄欖球開始,就總想好好比賽然後取勝,後來衝浪及參加越野摩托車比賽時,他並沒有想太多,也不是為了做到最好,只是很享受運動的過程。 在同一比賽項目中,紐西蘭選手埃文(Aaron Ewen)取得第11名。 責任編輯:劉潤菁
奧克蘭市長菲爾·戈夫(Phil Goff)在紐西蘭首都國會大廈的檔案照。(Evan Davies / Flickr) 2月14日(週一),奧克蘭市長菲爾·戈夫(Phil Goff)宣布,他今年不會尋求連任。 戈夫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他感到非常榮幸能夠擔任兩屆奧克蘭市長,但是時候把接力棒遞給新一代領導層了。 戈夫說,他於1981年首次當選為Roskill的議員,如今已過去40多年。在接下來的7個月中,他會繼續在市長一職中投入全部精力,履行市長的承諾,並在適當的時候考慮未來的規劃。 他說,雖然疫情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但這座城市在過去五年半中取得了真正的進步。 戈夫例舉了奧克蘭在交通和水基礎設施、開創可持續環境、市民生活福祉方面取得的成績,並說,「作為市長,我很自豪我能夠帶領議員們以合作和建設性的方式應對疫情這一挑戰,並努力實現我們創建一個可持續、包容和世界級城市的願景」。 同時,戈夫對奧克蘭人民、他的妻子和家人、副市長比爾·卡什莫爾(Bill Cashmore)以及自己辦公室稱職的工作人員表示感謝。 2016年,菲爾·戈夫在競選奧克蘭市長時,贏得了近50%的選票,並於2019年再次以相近比例的票數獲勝。 戈夫的退休聲明讓今年10月的競選火熱異常。 據NZ Herald報導,到目前為止,Manukau議員埃菲索.柯林斯(Efeso Collins)、餐館老闆利奧.莫洛伊(Leo Molloy)以及2019年競選市長時名列第三的克雷格.洛德(Craig Lord)都已確認他們要參與競選。 責任編輯:劉潤菁
紐西蘭單板滑雪選手佐伊贏得了紐西蘭有史以來首枚冬奧會金牌。(Jernej Furman/Flickr) 2月6日(週日),紐西蘭單板滑雪選手佐伊.薩多夫斯基-辛諾特(Zoi Sadowski-Synnott)創造了歷史,在單板滑雪項目決賽中贏得紐西蘭有史以來首枚冬奧會金牌,並以最後一場的出色表現,終結了美國在該領域的統治地位。 此項單板滑雪項目為女子坡面障礙技巧賽,於紐西蘭時間週日下午在中國張家口市崇禮區的雲頂雪地公園(Zoi Sadowski-Synnott)開賽。 決賽中,這位20歲的紐西蘭女孩在第一輪比賽中以84.51分的成績領先,但在第二輪中被美國名將茱莉亞‧馬裡諾(Julia Marino)超越。 在第三輪比賽中,承受著壓力的薩多夫斯基-辛諾特在賽場的斜坡上鎮定自若,在其職業生涯中最大的比賽中敗了美國選手馬裡諾,終以92.88分的優異成績,在紐西蘭的懷唐伊日成為奧運冠軍。 美國選手茱莉亞‧馬裡諾摘得銀牌,澳大利亞選手苔絲‧柯迪(Tess Coady)在最後一輪以84.15分獲得銅牌。 據 1 News 報導,頒獎典禮結束後,薩多夫斯基-辛諾特說,她「完全不敢相信」自己取得的成績,同時表示,「我知道我有這個能力」。 2月6日當天,紐西蘭副總理兼體育和娛樂部長格蘭特.羅伯遜在一份聲明中向薩多夫斯基-辛諾特表示祝賀。 羅伯遜說:「觀看佐伊創造歷史,贏得紐西蘭有史以來第一枚冬奧會金牌,這非常特別。」 他說,四年前自己有幸親眼目睹16歲的佐伊在平昌冬奧會上獲得銅牌。如今她憑藉自己的才華、自律和努力成為世界上最好的雪板運動員之一,紐西蘭為她感到非常自豪。 紐西蘭自1952年首次參加冬奧會以來,迄今為止共獲得了4枚獎牌,而薩多夫斯基-辛諾特是紐西蘭唯一一位在冬奧會上斬獲獎牌數多於一枚的選手。 自8年前坡面障礙技巧賽成為奧運項目以來,所有四枚金牌都由美國人佔據,佐伊.薩多夫斯基-辛諾特的勝出同時打破了美國人獨攬該賽事金牌的局面。 責任編輯:劉潤菁
紐女作家勞拉.吉.麥克凱憑其處女作《那個國家的動物》摘得了世界頂級科幻小說獎。此圖與本文無關。(圖片來源:Pixabay) 據Stuff傳媒9月28日報導,紐西蘭女作家勞拉.吉.麥克凱(Laura Jean McKay)憑其處女作《那個國家的動物》(The Animals in That Country)摘得世界頂級科幻小說獎。 該頂級獎項即亞瑟.克拉克獎(Arthur C. Clarke Award),被認為是「英國最負盛名的科幻小說獎」,旨在表彰每年在英國首次出版的最佳科幻小說。麥克凱被認為是首次獲此獎項的紐西蘭作家。 首屆亞瑟.克拉克獎的獲獎者為瑪格麗特.阿特伍德 (Margaret Atwood)。在她摘得該獎的20年前,曾出版過一本名為《那個國家的動物》的詩集。 麥克凱表示,阿特伍德是她很喜歡的作家。她在自己的處女作中借用了阿特伍德的詩集名稱,如今也贏得了這一著名獎項,她說是一個「莫大的榮譽」。 麥克凱來自澳大利亞,但之後搬來紐西蘭,並在梅西大學的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任職。 她的這本處女作此前已在澳大利亞獲得認可,贏得了2021年的維多利亞文學獎,以及《星期日泰晤士報》的年度圖書獎,但麥克凱表示,她沒想到該作品會傳到英國並獲此殊榮。 她在小說《那個國家的動物》中,想像在未來的澳大利亞,一場大瘟疫「動物園流感病毒」席捲全國,引發大規模社會崩潰。受感染的病人開始理解動物的語言,能與動物進行非語言交流,但對人類而言,這場跨物種間的交流如同一場噩夢。 麥克凱將自己的書描述為一部關於一位中年婦女生活艱難的堅韌不拔的現實主義小說,也是一部「動物會說話的投機科幻小說」。 她表示,她的這本書是在Covid-19疫情剛開始的時候發行的,由於小說的主題與流行病相關,她最初對此很擔憂。 「我真的很擔心,因為有這麼多人在受苦,我不想以錯誤的方式描繪它,」她說。 然而,她很高興自己能夠寫出一本人們喜歡的書,並且可以在困難時期與之建立聯繫。 該獎項的評委們稱讚這部作品,通過講述一個讓人類能夠理解動物語言的故事,「再次重新定位了科幻小說的邊界」。 該獎項此前的獲獎者還包括: 瑪格麗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憑其作品《使女的故事》(The Handmaid』s Tale) 艾米麗‧聖約翰‧曼德爾(Emily St John Mandel)憑其《第十一站》 (Station Eleven) 科爾森.懷特黑德(Colson Whitehead)憑其《地下鐵道》(The Underground Railroad) 責任編輯:劉潤菁
最近,北帕默斯頓一位喜歡玩 3D 打印機的小伙兒,花了大力氣,解決了一個常見的口罩問題。(圖片來源:Pixabay) 據Stuff網站報導,最近,在紐西蘭北帕默斯頓(Palmerston North),有一位喜歡玩 3D 打印機的小伙兒,投入了大量的資源和所有業餘時間,為一個常見的口罩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 這位小伙兒名叫本.羅伯遜 (Ben Robertson),是一名風電場技術人員。在最近封鎖期間,他在家中 3D 打印出大量鼻夾供人們使用,以防止戴口罩時眼鏡起霧。 每天,他都會從早上 6 點工作到下午 3 點,運行自己的打印機,然後按照訂單整理好所需的鼻夾,再花3、4個小時把這些鼻夾分發給社區中有需要的任何人。 截至到9月19日,他已經打印了3000多個鼻夾,而他所要求的回報,只是一小筆捐款,用來支付他捐贈給醫護人員的批次成本。 出於喜愛,九個月前買了第一台 3D 打印機的羅伯遜,在私人社區網站 Neighborly 上,看到有人問如何防止戴口罩時眼鏡起霧的帖子,且有15到20條回覆都提出了這一問題。 當時他便想,這個問題肯定有辦法解決,然後羅伯遜就到一個 3D 打印愛好者論壇上,找到了這款鼻夾的原始設計。 後來,羅伯遜親手對鼻夾做了改良,以使其更舒適,並開始嘗試將其做出來。 他說,自己本以為會得到幾十人的回覆,但沒想到卻招來大批的回應。在短短不到兩周內,他就打印並發出去540個鼻夾。 隨著口耳相傳以及越來越多的訂單,羅伯遜的生產速度已經明顯趕不上供應了。 此時的羅伯遜已經意識到,大批的需求已遠遠超出了自己的供應能力,但他表示,「我認為我應該信守諾言並繼續幫助人們」。 於是,羅伯遜又買了三台 3D 打印機以跟上進度,並開始從人們那裏收取小額捐款以支付成本。 「一個夾子只需 2.50 紐元,」他說,「但這也包括將捐贈給社區的另外兩個夾子的費用。」 除了捐給社區,他也開始計劃向醫管局 MidCentral DHB 以及其他社區團體捐贈穩定的供應。 他的這一舉動讓第一批獲贈鼻夾的一位前醫護人員大為讚賞。 這位名叫蘇.奧沙利文(Sue O』Sullivan)的女士對Stuff說:「我被他的善良和慷慨所震撼。」 奧沙利文說,羅伯遜並不尋求認可或獎勵,但那是他應得的。於是,她代表社區在 Neighbourly 上寫了一篇文章感謝他。 責任編輯:劉潤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