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政策法規

奧克蘭市中心的檔案照。(圖片來源:Flickr)   2月1日(週二),經合組織(OECD)發布了2022年紐西蘭經濟調查報告。該報告指出,在政府應對疫情的支持舉措下,紐西蘭經濟開始過熱,需應對強勁通脹和猖獗房價。同時,延遲開放邊境和房價暴跌是紐西蘭經濟面臨的主要風險。當日,財長羅伯遜及反對黨對此份報告作出了回應。   OECD報告:紐房價飆升 債務劇增 報告指出,(政府)在工資補貼、就業和其它經濟支持方面的開支,以及儲備銀行注入的廉價資金,都需要被控制,這樣才能應對強勁通脹和猖獗房價。 「到目前為止,紐西蘭的冠狀病毒消除戰略已經取得了成效,」經合組織的報告寫道。「消除戰略和重大的宏觀經濟刺激措施使經濟迅速反彈至疫情前的水平。 「然而,政策刺激導致經濟過熱、房價從本已較高的水平繼續飆升,家庭和政府的債務都大幅增加。」 報告說,紐西蘭儲備銀行(RBNZ)開始逐步加息是必要的,政府也需要降低其債務水平,以免減緩經濟增長。 「雖然財政赤字已開始從疫情首波衝擊時達到的高位回落,但(政府)仍需要採取額外的鞏固措施以使公共財政走上可持續道路,包括提高領取養老金資格年齡。」 該報告預計,2021年紐西蘭的經濟增長率為4.7%,到2023年會降至2.6%。2023年,紐西蘭的通脹水平將回落到儲備銀行的目標水平。   OECD報告指出紐經濟面臨的主要風險 報告也暗示了紐西蘭經濟復甦面臨的風險,包括持續關閉邊境、房地產崩盤和中國經濟放緩等。 報告表示,開放邊境可緩解技術人員短缺問題,幫助旅遊業復甦。 「另一方面,取消其它國家的邊境限制,尤其是澳大利亞,可能會鼓勵紐西蘭居民移民,加劇技能短缺問題,尤其是建築業,」報告說。 「鑒於(房源)短缺緩解、利率更高,以及更嚴格的審慎政策等前景,房價也存在從當前高位大幅下跌的風險,」報告指出。 「如果出現這種情況,由於家庭負債水平較高,個人消費會受到巨大的負面影響。」 報告表示,政府需要消除建造更多房屋的障礙,提高(房產)可負擔能力,同時引入社會保險計劃以支持失業人員。   紐西蘭對OECD報告的回應 據RNZ報導,2月1日,財政部長格蘭特.羅伯遜以及國家黨,都對OECD發布的經濟調查報告作出回應。 羅伯遜把這份報告視為OECD對紐西蘭政府應對疫情、支持經濟舉措的肯定。 他說,該報告承認了政府的疫情應對措施,而紐西蘭的經濟證明是強勁且有彈性的,且房地產市場已開始降溫。 但羅伯遜拒絕了OECD關於提高領取養老金資格年齡的建議,表示政府不會違背自己的承諾。 「我當然尊重經合組織提出這一建議的觀點,但這是紐西蘭人從政府這裡聽到的一個明確政策承諾,我們不會背棄這個承諾,」他說。 羅伯遜表示,政府旨在將債務控制在合理範圍內,但政府為長期項目借款以促進經濟增長是合理的。 OECD還在報告中敦促政府繼續實施去年概述的擬議社會保險計劃。羅伯遜表示,政府很快就會發布一份討論文件。 但國家黨認為,政府應該聽取OECD關於財政支出的意見。 「我希望他不要說我什麼都知道,我的借貸和支出模式很好,」國家黨發言人西蒙.布裡奇斯說。 他表示,財政部長需要解決通貨膨脹和利率上升的短期問題,以及退休金領取資格年齡等長期問題。 責任編輯:劉潤菁

一張房地產交易的檔案照。(Viki_B/Pixabay)   去年12月起,更嚴格的新貸款規則生效,並對紐西蘭人的借貸能力產生了一定的影響。1月31日(週一),政府披露了對相關法律進行審查的更多細節,以確定新貸款規則是否按預期發揮了作用。 儲備銀行數據顯示,2021年11月,有約91億紐元貸款獲批,12月新法律生效後,獲批貸款降至約79億紐元。 據 1 NEWS 報導,1月31日下午,商業和消費者事務部長大衛.克拉克(David Clark)發布了對相關法律——《信用合同和消費者金融法》(CCCFA)進行調查的職權範圍。 他說,確保該項立法「按預期發揮作用,是我提出審查的原因」。 「我已要求紐西蘭主要銀行的負責人本周與我會面。重要的是,我們要弄清楚一些銀行以前沒有遵守CCCFA關於任貸款規則的哪些方面。 「迄今為止的坊間證據表明,新的貸款要求對某些方面提出了更大的挑戰。」 他表示,這可能是立法的預期後果,讓一些人免於貸款方面的困境,也可能是立法導致的意外後果,或是全球經濟因素等其它因素的作用。若是意外後果,政府會考慮調整。 「在得出結論之前,了解實際情況很重要,」他說。 他預計,該項審查可能會需要「盡可能長的時間」,但2月份政府會得到一份中期報告,以決定工作如何進展。 最終審查將於4月到期。 據 1 NEWS 報導,紐西蘭銀行家協會(NZBA)首席執行官羅傑.博蒙特(Roger Beaumont)表示,由於新的規則,一些在12月1日前會獲批的貸款申請,在12月1日後沒有獲批。 他說:「銀行從事貸款業務,這是他們的基本業務,他們希望能夠向客戶提供貸款,但如果有違反監管義務的風險,他們就不會這樣做,因為這樣做的後果非常嚴重。」 責任編輯:劉潤菁

檔案照中,樹上的兩隻卡卡鸚鵡。(Small / Flickr CC BY-SA 2.0)   在紐西蘭的森林中,住著一種甚是活潑的大鸚鵡。這種鸚鵡喜歡聚在高高的樹冠中喋喋不休,在樹枝間因做各種滑稽的動作而樂此不疲,它們就是紐西蘭的本土鸚鵡——卡卡(kākā)。 這種鸚鵡曾在紐西蘭各地分布相當廣泛,但如今估計在全國僅有幾千隻。據Stuff新聞網報導,在紐西蘭北島的國王領地 King Country,得益於一項長期的監測計劃,這裡的雌性卡卡鸚鵡已翻了好幾倍。 據報導,在 2000 年至 2007 年間,這裡雌性卡卡鸚鵡大概有 600 只,但到了 2020 年,已增至大約 2,600 只。 這項富有成效的監測計劃是在普裡奧拉森林公園(Pureora Forest Park)進行的,由於遵循了當地Waipapa生態區的有害生物防控指南,讓公園性別比例失衡的卡卡鸚鵡種於更為均衡了。 原來,雌性的卡卡鸚鵡因需要長時間在巢中孵蛋並照料幼鳥,很容易成為白鼬、負鼠等有害動物捕食的對象,這也導致卡卡鸚鵡的性別比例出現偏差。 通過工作人員更有針對性的保護,這家森林公園的卡卡鸚鵡,前些年雌性鸚鵡與雄性的比例還是 1:2.1,目前已恢復接近 1:1 的平衡。 據報導,野生的卡卡鸚鵡壽命約為 40 年,它們每年繁殖多少雛鳥,取決於食物供應是否充足。 若周圍樹木掉落大量種子,例如橡樹的果實,它們就會多繁殖幼鳥,甚至可以每年繁殖兩次。 但據環保部(DoC)的科學顧問介紹,隨著果實的增加、卡卡鸚鵡繁殖幼鳥的增加,當地的有害生物隨後也會增加並對本地鳥類構成更大的威脅。 因此,環保部的工作人員也在使用更科學有效的方式,對這些鳥兒提供更好的保護。 目前,北島的卡卡鸚鵡種群數量仍不容樂觀,南島的種群數量同樣也不多,而查塔姆群島(Chatham Islands)上的卡卡鸚鵡已經滅絕。 據相關記載,在歐洲人剛剛登陸紐西蘭時,這種鳥常常聚在全國各地的森林間嬉鬧,像今天的麻雀一樣多。 責任編輯:劉潤菁

北島的一家蔬菜種植商正在建造一個巨型溫室大棚以全年種植沙拉作物。(Spencer Wing / Pixabay)   種植蔬菜的大型溫室在很多國家都比較常見,但在氣候溫和的紐西蘭並非如此。據Stuff新聞網報導,北島的一家蔬菜種植商正在建造一個巨型溫室大棚以全年種植沙拉作物,這個項目被認為是全國首個此類溫室。 正在籌備溫室建設的公司是北島東岸港市吉斯伯恩(Gisborne)的種植商家Leaderbrand。該公司同時也是全國最大的西蘭花種植商。 其首席執行官理查德.伯克 (Richard Burke)對Stuff表示,他們計劃建造的溫室將佔地近 11 公頃,他還未聽說過紐西蘭有同樣類型的巨型溫室。 目前溫室的所有建材已從法國運抵納皮爾港,預計到明年 6 月可完成施工。伯克表示,他希望完工 10 周後,就能收穫第一批種植的蔬菜。 據伯克介紹,溫室可讓作物的收成更加穩定,受天氣影響的因素更小,從而實現全年種植沙拉作物的想法,還能全年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由於作物的生長環境受到更好的控制,可以施加更少的肥料,用水量也將能更精準地把控。他認為建造溫室是在向環保的可持續運營邁進。 然而,伯克也表示,這樣的資本密集型項目,以前在紐西蘭從未做過,對種植者來說結果並不確定。 但沙拉作物的種植業務在紐西蘭並不複雜,伯克說,加上該項目的部分資金來自政府資助項目Provincial Growth Fund的貸款,他於是決定冒險一試,以改善沙拉作物的冬季供應問題。 同時,伯克指出,該項目只是該公司一項「試點計劃」,旨在理清運作模式及項目運營的財務影響。若需要,該溫室還會用於新作物的種植試驗。 據報導,此溫室農業項目經深入研究後,於2019年就已啟動,按原計劃現在本應投入運營。但去年的封鎖以及持續的國際航運延誤和邊境限制使項目一再被延誤。 這個溫室的一些部分已經完工,包括灌溉棚的混凝土已經舖好,新的 4000 萬升蓄水池和處理池已經建成。據報導,該溫室的供水將僅使用經過處理的雨水。 伯克透露,該公司原計劃讓來自法國 Richel 集團的團隊來施工現場指導當地團隊建設,但如今只能在 Zoom 會議上進行。 他說:「這並不理想,但這是我們生活的這個新世界的一部分。」 該溫室頂部高8米,入口處高6米,可供拖拉機入內進行生產作業。 伯克未說明該項目的價值,但表示其意義重大,且最終成本仍然未知。 責任編輯:劉潤菁

一棵高大的棕櫚樹。此圖與本文無關。(Hans Braxmeier / Pixabay)   在北島塔拉納基的哈韋拉(Hāwera),一家當地俱樂部——南塔拉納基退伍軍人聯合會陷入了與兩棵樹以及無盡鳥糞的戰鬥。 其主建築大道旁兩棵高聳的棕櫚樹,不僅是南塔拉納基地區議會規劃中的著名樹木,也是數十隻鳥兒的家。 然而,這些鳥每天排出的大量鳥糞給俱樂部帶來了諸多不便。 俱樂部成員菲奧娜.希克斯 (Fiona Hicks) 對Stuff說,鳥糞經常落在車上。夏天時門前會落滿蒼蠅,味道很大。定期清理時,其酸性物質還會腐蝕建築,草坪也長得過快。 重要的是,俱樂部兩名終身會員都已因鳥糞病倒了,希克斯也在9月20日向議會遞交了180人簽名的請願書,要求砍樹。 此前,他們也曾要求過,但被拒絕,因砍伐「著名樹木」必須獲批相應資源許可。 希克斯說,她最近發現了一項條款,可無需資源許可:「該條款寫著,『若因保護生命、可居住建築或網絡公用設施免受一些直接危害』,就可以砍掉著名樹木。」 她說,這裡的來訪者上至98歲老人,下至1歲兒童,這關係當地的健康福祉。 此外,她並不認為其是「著名樹木」,因為當時全國各地都在種這種樹,且它們「既不漂亮,也非原生物種」。 地區議會表示,鑒於提供了新信息,議會願意繼續討論。 相應負責人說:「議會的初步審查表明,獲批資源許可仍是最合適的程序」,但鑒於對環境的影響未知,決定前會啟動相應程序並徵求社區意見。 此外,由於是地區議會向自己申請移除樹木,將花約1萬元聘請獨立專員來決定。 責任編輯:劉潤菁

紙板大教堂外觀(Bernard Spragg. NZ / flickr CC0 1.0)   據Stuff網站報導,在最後終於獲准保留建築物後,基督城的紙板大教堂已從一座臨時建築,變成基督城的一座「永久」固定建築。 紙板大教堂(Christchurch Transitional Cathedral)本是這座城市地標性建築大教堂——基督堂大教堂(Christ Church Cathedral)的臨時替代建築。該大教堂在2011年2月的大地震中被毀,目前還在修復中,預計還需要幾年才能完工。 在接下來的 2012 年和 2013 年,紙板大教堂作為該教堂的替代性建築,根據緊急立法被建了起來。 該教堂由屢獲殊榮的日本建築師板茂設計建造,耗資 530 萬元。教堂架構簡單,採用A型結構,加上98個同樣大小的紙板管,構成了最安全的抗震建築,預計可以維持使用50年。 而最初的緊急立法允許這座教堂的許可日期持續到今年的 6 月 30 日,即地震發生的 10 年後。 當時,儘管這座過渡教堂超過了場地允許的高度,且不符合景觀美化等其他要求,但仍被允許建於拉蒂默廣場(Latimer Square)對面。 隨著許可即將到期,教會財產受托人向基督城市議會申請資源許可,希望這座建築物得以保留。就在幾周前,該申請獲批。 在審批資源許可申請時,市議會表示,讓這座不符合規定的建築繼續保留的話,其不良影響較小,屬可接受範圍,因此許可獲批。 如果沒有得到許可,硬紙板大教堂將不得不被拆除。 室內明亮,由硬紙板管和有機玻璃屋頂製成。(Anne and David / flickr Public Domain Mark 1.0)   基督城的勞倫斯.金伯利(Lawrence Kimberley)院長表示,隨著 10 年期限的不斷逼近,紙板大教堂終於再獲資源許可,這讓他倍感欣慰。 他說:「它作為希望的標誌而建。它本身已成為標誌性建築,也是一座享譽國際的建築。」 金伯利指出,這座建築很堅固,如果維護得當,可以使用 50 年,這也將是目前新的挑戰。 新的許可還將允許人們在其旁邊建造臨時的大教堂辦公室,並把之前的運輸集裝箱取而代之。 金伯利表示,這座教堂每天提供祈禱服務3次,還可用於舉辦音樂會、會議和社區聚會等公共活動。它不僅是一個教堂,而是整個社區的一個聚會場所。 責任編輯:劉潤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