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景點

今天說的这个景点,是刚刚对外开放的神秘军事隧道–斯托尼·巴特隧道(Stony Batter Tunnels),紐西蘭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海防堡壘,奧克蘭防禦網絡總部所在地,位於懷赫科島(Waiheke Island)東端。 來歷 這條隧道的來歷跟珍珠港襲擊有些關係,二戰期間的1941年,日本人對珍珠港發動襲擊,紐西蘭擔心日本會對自己做出同樣的軍事行動,就建了這條軍事隧道以保護奧克蘭。 隧道於1942年秘密修建,建成了可抵禦轟炸,並可提供高強度保護的軍事設施。 隧道介紹 隧道隱藏在懷赫科(Waiheke)最東端的一座小山中,是一條長通道,連接三個地面砲台、8個地底房間,包括彈藥庫、操作室和發動機室。 隧道用60厘米厚的混凝土加固,可以承受直接的撞擊。隧道內部工事全部由人工用鏟子和稿挖掘而成。 隧道建好後,空襲並沒有出現,二戰也很快結束了。於是隧道在1957年退役,裡面的軍事設備包括槍支、所有鋼材和秘密技術都被清空。 退役後的60多年來,隧道處於失修狀態,但是本地人在其中找到不少樂趣,他們在隧道中探險,體驗黑暗中緊張刺激的感覺。 斯托尼·巴特堡遺產公園項目總監蒂莫西·穆恩(Timothy Moon)說:「這是一個宏偉的建築遺產,我不認為它會閒置。」 10年前,隧道整修工作開始進行。其混凝土建築由於位於地下深處,雖然歷經80年,仍基本保持了原貌,經修復後完好如新。 穆恩評價說,「這是一座真正的堡壘,絕對龐大,比天空塔大四倍。」 隧道於2020年12月正式對外開放。 遊覽什麼 隧道位於42米深的地下,長1.2公里。你有機會體驗被絕對黑暗和靜謐籠罩的奇特經歷,那種氛圍在其他地方很難找到。 你還有機會參觀建築群中的地面砲塔,砲塔修建於地表凹坑中,用於安放砲管為9.2英寸粗的巨型炮,砲管長12米,可360度旋轉,大砲射程可達32公里。大炮安裝完成後,還沒機會使用就退役了。 當年豪拉基灣(隧道島嶼所處的海灣)周圍所有觀察哨和砲位的位置,在繪圖室地圖中可以看到,這些當年的絕密文件,今天可以隨意瀏覽了。 而隧道內的電力當時是由發動機室兩台柴油發動機提供。 隧道內最大的房間現在已被改成博物館和音樂空間,在地下室中聆聽音樂,你會體驗到與在地面完全不同的空靈感覺。穆恩說:「你幾乎可以感覺到聲音在移動」,「你可以在400米或500米外聽到每個音符。」 由於具有獨特地位和歷史價值 ,斯托尼·巴特隧道被評為紐西蘭1類受保護遺產,「國家意義的豐碑」。 隧道參觀費用 成人25元;青少年(12-16歲)15元;兒童10元;5歲以下兒童免費。 隧道開放時間為每周四至週日上午10點至下午5點。奥克兰周年纪念日和怀唐伊日同樣开放。 交通 這條遊覽線路交通方便,隧道所處的懷赫科島位於奧克蘭和科羅曼德半島之間。可以搭乘Sealink汽車輪渡或Fullers360渡輪從奧克蘭市前往懷赫科島。 從懷赫科島碼頭前往隧道沒有公共交通工具,可以自駕車,或者在Matiatia碼頭租車或乘出租車前往。 駕車路線:從Onetangi出發,沿著Waiheke Road上山。幾公里後,左轉到Man O’War Bay Road。沿著這條路穿過農田,然後左轉到Stony Batter路。在人行道旁有一個停車區。停好車後,從停車場按照指示牌步行10至25分鐘即可到達。 從停車場到隧道需要步行800米,這是一段風光優美的路段,途經農場,巨石堆和森林。

懷蒂昂格鎮和水星灣(Mercury Bay)位於科羅曼德半島東側,這裡新西蘭北島的夏季避暑勝地。 懷蒂昂格 奧克蘭191公裡,車程2.3小時;距旺加普瓦海灘(Whangapoua Beach)35.4公裡,車程33分鐘。這裡是科羅曼德東側最大的小鎮,常住人口有5000多。 早在庫克船長和其他歐洲人登陸科羅曼德半島之前,毛利人已經在這裡居住了很久,因此許多地名都以毛利語命名。這裡有著豐富的海洋和鳥類資源,從而在當時吸引了很多懷卡托地區、甚至更北部的毛利部落前來並安置。 18世紀~19世紀初,懷蒂昂格曾經是科羅曼德半島出口貝殼杉的重要港口,來自歐洲的船隻在這裡的深水港停靠,裝載珍貴的貝殼杉。 懷蒂昂格和水星灣彙集了眾多島嶼、海灣、海灘、步道和入海口。美麗的海港使懷蒂昂格成為水星灣划船俱樂部的所在地。這裡沒有海浪,水流很平靜,因此非常適合游泳、釣魚和划船。除各種水上運動外,還可觀賞原生鳥類和騎馬。 更加誘人的是可駕船出海,領略離岸的海島風光。這一帶有許多風光旖旎的海灣和造型奇特的洞穴,它們美麗的景致只能從海上觀賞,而陸地上卻看不到,因此,乘船遊覽是最好的方式。 鎮中心的碼頭非常繁忙,那裏是渡輪、出港釣魚、各種水上活動以及各個觀光船公司的出發點。 面對著碼頭的小鎮主街上聚集了許多很棒的餐廳和咖啡廳,此外還有信息中心和各個觀光船公司的售票工作室。 因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這裡盛產各種海洋貝類,為人們提供了豐富的食物資源。 如果你在9月到訪,千萬不要錯過懷蒂昂格扇貝節(Whitianga Scallop Festival)。屆時,你將品嚐到精釀的葡萄酒及60餘種美食,還可以觀賞烹飪表演及剝扇貝比賽。2019年扇貝節將於9月21日舉行,門票於5月6日起在網上發售。網址:https://www.scallopfestival.nz/。 布法羅海灘 Buffalo Beach 以英國皇家海軍「布法羅號」軍需船(H.M.S. Buffalo)命名的海灘,長約4公裡,是懷蒂昂格鎮的主要海灘。 布法羅海灘適合游泳、釣魚、拾貝和划船,海灘周圍有許多商店和咖啡店。再往北是Wharekaho海灘,那裏是該地區主要的毛利人聚居地。 責任編輯: 林達 021901

地處南半球的紐西蘭擁有大片澄澈明淨的暗黑天空,加上絕美的景觀與好幾座天文台,

這個月,紐西蘭羅托魯瓦(Rotorua)的一條步道被世界最大的私人旅遊指南雜誌《孤獨星球》(Lonely Planet)評為全球十大林冠步道中的第二名。獲此殊榮的便是紅杉樹林步道( Redwoods Treewalk )獨有的標誌性夜間體驗:紅杉夜燈步道(Redwoods Treewalk Nightlights)。這也是紐西蘭唯一上榜的森林步道。 先來說說羅托魯瓦的紅杉樹林步道。這條步道位於羅托魯瓦Whakarewarewa森林之中,該森林樹木種類多樣,以其加利福尼亞海岸紅杉最為有名。這條紅杉樹林步道是體驗森林景色的途徑之一,開放於2015年底。步道全長700米,共有28座吊橋,蜿蜒穿過27株118歲樹齡的老紅杉樹,讓遊人可以在此以鳥瞰的視角領略紅樹林壯觀的森林風光。 到了晚上,這條步道則會呈現出另一種景觀,給遊人帶來完全不同的體驗。 2016年12月,紅杉樹林步道與世界著名燈光設計師、可持續發展冠軍大衛·特里布里奇(David Truebridge)聯手打造了步道的升級體驗版——紅杉夜燈步道。 30個精美的木製雕塑燈懸掛在森林9-20米的高度之間,與森林融為一體,體現著設計師對自然之美、環保理念的獨到理解。其中一個名為“Titi”的夜燈,還獲得了紐西蘭首映式設計獎的金獎——最佳設計獎。 夜幕降臨之時,登上這條紅杉夜燈步道,在眾多獨特燈籠的照耀下體驗為時40分鐘的空中生態漫步,感受森林夜晚的迷人氣息,是一種非常有趣的生態體驗。 《孤獨星球》網站上的宣傳片也著重描繪了紅杉夜燈步道美麗光芒的吸引力,說它讓森林變得更加鮮活:“站在離地面20米的高處,腳下盡被蕨類植物覆蓋,周圍環繞著紅杉樹泥土的芬芳,懸掛的夜燈散發的光芒讓這種體驗更加強烈。” 紅杉夜燈步道全年開放,適合各個年齡段的人群,已經成為羅托魯瓦最重要的夜生活之一。 羅托魯瓦的Whakarewarewa森林是紐西蘭最古老的非原生林之一,在20世紀初種植了170種不同的樹種,目前只剩下少數,包括6公頃的加利福尼亞紅杉。

1月15日,但尼丁植物園( Dunedin Botanic Garden )的一株巨花魔芋在入駐該植物園近13年後第二次開花,吸引了大批遊客前來欣賞。這種花是世界上最大的花朵之一,且花期很短,通常只有48至72小時,因此植物園的這間冬季花園溫室展廳直到1月17日的營業時間都是早8點至晚8點,以滿足大家的賞花需求。 巨花魔芋的學名是Amorphophallus titanum ,人工種植一般可長到3米高,野外的植株可高達6米,因此又被稱作泰坦魔芋。巨花魔芋是天南星科魔芋屬,和我們平時吃的魔芋同屬,只是有著超大版的塊莖。同時,它們的花與葉也相當特別,下文會詳細提到。 散發出腐肉味吸引昆蟲 在巨花魔芋的原產地印度尼西亞,當地人用自己的語言稱它們為“屍花( corpse flower)”,因為這種花會模仿腐肉的氣味吸引昆蟲助其授粉。這種氣味比較難聞,甚至會讓人暈眩,但實際上該味道“人畜無害”,只是它們和腐肉味道的模仿。 天南星科的花都長有“肉穗花序”,例如馬蹄蓮,巨花魔芋也不例外,且它們的花序可達3米多高,猶如一個有著巨大傷口的動物軀體,甚至還能把溫度維持在36度左右吸引昆蟲。在其肉質花序軸上,會密集地長出許多小花,超過1000朵。同時,雄花在上,雌花在下共同長在花序的基部,被一大片絳紅色的類似花瓣的結構包住。 這樣的偽裝對很多昆蟲來說,是一份無法抵禦的誘惑,於是它們就會飛到花序上尋找食物或是產卵。巨花魔芋的氣味都來自底部的雌花,且雌花會最先開花,吸引昆蟲在其光滑狹窄的內壁中攜帶花粉。第二天雌花凋謝後,雄花才會開放並灑下花粉,讓昆蟲得以藉助粗糙的內壁飛走,帶著滿身的花粉尋找另一棵開放的魔芋花,完成授粉目的。 此外,同一植株的雌花和雄花不同時開放是為了防止自花授粉。在開花之前,它們的花序可以每天長15厘米,由於吸引昆蟲的成本很高,這種花通常只能開放兩天。 神奇的“一片葉子” 巨花魔芋生長的大部分時間處於非花期,那時它們會長出一片葉子。與一般的葉子不同,巨花魔芋的整片葉子長像猶如一棵小樹,卻被植物學家看作是一片分出許多枝杈的“複葉”。 在野外,這種葉子可以高達6米,寬4米,覆蓋面積超過20平方米。其酷似樹幹的綠色葉柄會和人的大腿一樣粗。在種植園,葉片則會長到2.5米以上。巨型葉片的壽命有18個月,在此期間,它會從太陽那裡收集能量,為下一次開花做準備。 平時,巨花魔芋要么會長出一片葉子,要么長出一個花序。也就是說,但尼丁植物園的巨花魔芋下一次開花至少要等到18個月之後,且通常的等待期是2至3年。 雖然巨花魔芋絕不會同時長出兩片葉子,但2006年5月,德國波恩大學植物園( Botanischer Garten Bonn )的一個球莖從根部長出三朵花,十分不可思議。這棵巨花魔芋也成為該植物園的象徵。 從高爾夫球長到巨石那麼大 巨花魔芋的球莖一直埋在地下,把通過葉片不斷收集的能量,儲存為自己的食物。 但尼丁植物園的巨花魔芋球莖是2008年末從一位私人收藏家那裡收到的,當時只有一個高爾夫球那麼大,重約100克。 2018年,在經過10年能量積聚之後,它的重量飆升至32公斤,有如一塊巨石,並首次開花。 野生的巨花魔芋只生長在印尼蘇門答臘的熱帶雨林裡,在野生狀態下本就不常開花的它們,在人工栽培的狀態下開花就更為稀少。每年在世界各地的植物園中,大概會有5次關於巨花魔芋開花的報導。 去年1月,基督城植物園的一棵巨花魔芋迎來自2008年來的第一次綻放;同年,奧克蘭也有一棵巨花魔芋第三次開花。一般巨花魔芋何時能開花難以預測,完全取決於它們自己。 如今,野外的巨花魔芋越來越少。 1997年,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將其列入瀕危植物紅色名錄。

紐西蘭有一種特有的鳥類,它們以本地植物的花蜜為食,名字叫圖伊鳥,又名簇胸吸蜜鳥,或是Tui鳥。它的名字“圖伊”來自毛利語Tūī,英文名Tui也是由此而來,是它們最為通用的名字。 圖伊鳥的長舌頭讓它們很擅長採集最愛的花蜜,因此它們是常綠喬木Puriri、木本豆科植物Kowhai和聖誕樹Pohutukawa等多種珍貴原生植物的主要授粉者。但圖伊鳥不是只吃花蜜,有時也會以昆蟲或水果為食。 圖伊鳥和麻雀是親戚,都屬於雀形目,在吸蜜鳥科中它們是體型最大的種類之一。可能有的中文文章稱圖伊鳥為“蜜雀”,其實確切地說,它們只是蜜雀中的一種,因為蜜雀指的是以花蜜為食物來源的鳥類統稱。 圖伊鳥全身的羽毛以黑色為主色調,咽喉處長有幾根白色緻密的絨球羽毛,頸部飾有白色羽毛,翅膀和尾部的羽毛在陽光的照射下呈現出靛藍色,非常漂亮。同時,它們是一種比較強壯的小鳥,寬厚的翅膀及有力的肌肉可以讓它們在生活空間中活動自如,可以快速扇動翅膀,或做出靈活地轉彎爬升以及俯衝等動作。 圖伊鳥還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它們的叫聲清脆優美,通常未見其鳥就能先聞其聲。圖伊鳥非常聰明,有研究表明它們能唱出300多種不同的曲調,還能模仿諸如鈴鳥等其它鳥類的聲音,甚至是人類部分語言中簡單的發音。當然,全世界最聰明的鳥類能唱出近千種複雜的曲調,讓人難以想像。 圖伊鳥在紐西蘭比較常見,在北島、南島以及斯圖爾特( Stewart )群島等近海島嶼都為數不少,通常生活在海拔1500米以下的樹林中。由於紐西蘭的城鎮通常植被覆蓋良好,因此不少圖伊鳥也住在城市,尤其是依山傍海的首都惠靈頓( Wellington )及其周邊。 然而,不同地區的圖伊鳥會有不同的“口音”和方言。紐西蘭梅西大學華裔教授Weihong Ji發現,城市的噪音正在改變圖伊鳥與生俱來的歌唱天份。在繁殖季,用歌聲吸引異性是鳥類一種常見的求偶方式,而圖伊鳥正在通過改變自己唱歌的方式,來努力適應市區的嘈雜環境。 但即使在聲音方面圖伊鳥可以適應新的環境,它們卻是一種比較強悍的鳥類。雄性的圖伊鳥比較具有攻擊性,喜歡追逐其它的鳥類,甚至會嘗試侵入其它鳥類的領地,通過拍打翅膀或用力鳴叫產生很大的聲音震懾對方。即使偶遇體型較大的對手,它們也不會逃之夭夭,而是盡量豎起自己的羽毛,假裝自己的體型也非常大,用來恐嚇對手。 前文提過,圖伊鳥很喜歡吃花蜜,除了上述珍貴原生植物外,當地人經常可以在紐西蘭亞麻( flax )附近看到它們採集花蜜的身影。但由於紐西蘭亞麻的花蜜有時候會發酵出一點點酒精,會讓一些剛剛飽餐一頓的圖伊鳥產生類似人類喝醉的樣子。它們會在天上亂飛一起,非常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