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島的一家蔬菜種植商正在建造一個巨型溫室大棚以全年種植沙拉作物。(Spencer Wing / Pixabay) 種植蔬菜的大型溫室在很多國家都比較常見,但在氣候溫和的紐西蘭並非如此。據Stuff新聞網報導,北島的一家蔬菜種植商正在建造一個巨型溫室大棚以全年種植沙拉作物,這個項目被認為是全國首個此類溫室。 正在籌備溫室建設的公司是北島東岸港市吉斯伯恩(Gisborne)的種植商家Leaderbrand。該公司同時也是全國最大的西蘭花種植商。 其首席執行官理查德.伯克 (Richard Burke)對Stuff表示,他們計劃建造的溫室將佔地近 11 公頃,他還未聽說過紐西蘭有同樣類型的巨型溫室。 目前溫室的所有建材已從法國運抵納皮爾港,預計到明年 6 月可完成施工。伯克表示,他希望完工 10 周後,就能收穫第一批種植的蔬菜。 據伯克介紹,溫室可讓作物的收成更加穩定,受天氣影響的因素更小,從而實現全年種植沙拉作物的想法,還能全年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由於作物的生長環境受到更好的控制,可以施加更少的肥料,用水量也將能更精準地把控。他認為建造溫室是在向環保的可持續運營邁進。 然而,伯克也表示,這樣的資本密集型項目,以前在紐西蘭從未做過,對種植者來說結果並不確定。 但沙拉作物的種植業務在紐西蘭並不複雜,伯克說,加上該項目的部分資金來自政府資助項目Provincial Growth Fund的貸款,他於是決定冒險一試,以改善沙拉作物的冬季供應問題。 同時,伯克指出,該項目只是該公司一項「試點計劃」,旨在理清運作模式及項目運營的財務影響。若需要,該溫室還會用於新作物的種植試驗。 據報導,此溫室農業項目經深入研究後,於2019年就已啟動,按原計劃現在本應投入運營。但去年的封鎖以及持續的國際航運延誤和邊境限制使項目一再被延誤。 這個溫室的一些部分已經完工,包括灌溉棚的混凝土已經舖好,新的 4000 萬升蓄水池和處理池已經建成。據報導,該溫室的供水將僅使用經過處理的雨水。 伯克透露,該公司原計劃讓來自法國 Richel 集團的團隊來施工現場指導當地團隊建設,但如今只能在 Zoom 會議上進行。 他說:「這並不理想,但這是我們生活的這個新世界的一部分。」 該溫室頂部高8米,入口處高6米,可供拖拉機入內進行生產作業。 伯克未說明該項目的價值,但表示其意義重大,且最終成本仍然未知。 責任編輯:劉潤菁
一棵高大的棕櫚樹。此圖與本文無關。(Hans Braxmeier / Pixabay) 在北島塔拉納基的哈韋拉(Hāwera),一家當地俱樂部——南塔拉納基退伍軍人聯合會陷入了與兩棵樹以及無盡鳥糞的戰鬥。 其主建築大道旁兩棵高聳的棕櫚樹,不僅是南塔拉納基地區議會規劃中的著名樹木,也是數十隻鳥兒的家。 然而,這些鳥每天排出的大量鳥糞給俱樂部帶來了諸多不便。 俱樂部成員菲奧娜.希克斯 (Fiona Hicks) 對Stuff說,鳥糞經常落在車上。夏天時門前會落滿蒼蠅,味道很大。定期清理時,其酸性物質還會腐蝕建築,草坪也長得過快。 重要的是,俱樂部兩名終身會員都已因鳥糞病倒了,希克斯也在9月20日向議會遞交了180人簽名的請願書,要求砍樹。 此前,他們也曾要求過,但被拒絕,因砍伐「著名樹木」必須獲批相應資源許可。 希克斯說,她最近發現了一項條款,可無需資源許可:「該條款寫著,『若因保護生命、可居住建築或網絡公用設施免受一些直接危害』,就可以砍掉著名樹木。」 她說,這裡的來訪者上至98歲老人,下至1歲兒童,這關係當地的健康福祉。 此外,她並不認為其是「著名樹木」,因為當時全國各地都在種這種樹,且它們「既不漂亮,也非原生物種」。 地區議會表示,鑒於提供了新信息,議會願意繼續討論。 相應負責人說:「議會的初步審查表明,獲批資源許可仍是最合適的程序」,但鑒於對環境的影響未知,決定前會啟動相應程序並徵求社區意見。 此外,由於是地區議會向自己申請移除樹木,將花約1萬元聘請獨立專員來決定。 責任編輯:劉潤菁
紙板大教堂外觀(Bernard Spragg. NZ / flickr CC0 1.0) 據Stuff網站報導,在最後終於獲准保留建築物後,基督城的紙板大教堂已從一座臨時建築,變成基督城的一座「永久」固定建築。 紙板大教堂(Christchurch Transitional Cathedral)本是這座城市地標性建築大教堂——基督堂大教堂(Christ Church Cathedral)的臨時替代建築。該大教堂在2011年2月的大地震中被毀,目前還在修復中,預計還需要幾年才能完工。 在接下來的 2012 年和 2013 年,紙板大教堂作為該教堂的替代性建築,根據緊急立法被建了起來。 該教堂由屢獲殊榮的日本建築師板茂設計建造,耗資 530 萬元。教堂架構簡單,採用A型結構,加上98個同樣大小的紙板管,構成了最安全的抗震建築,預計可以維持使用50年。 而最初的緊急立法允許這座教堂的許可日期持續到今年的 6 月 30 日,即地震發生的 10 年後。 當時,儘管這座過渡教堂超過了場地允許的高度,且不符合景觀美化等其他要求,但仍被允許建於拉蒂默廣場(Latimer Square)對面。 隨著許可即將到期,教會財產受托人向基督城市議會申請資源許可,希望這座建築物得以保留。就在幾周前,該申請獲批。 在審批資源許可申請時,市議會表示,讓這座不符合規定的建築繼續保留的話,其不良影響較小,屬可接受範圍,因此許可獲批。 如果沒有得到許可,硬紙板大教堂將不得不被拆除。 室內明亮,由硬紙板管和有機玻璃屋頂製成。(Anne and David / flickr Public Domain Mark 1.0) 基督城的勞倫斯.金伯利(Lawrence Kimberley)院長表示,隨著 10 年期限的不斷逼近,紙板大教堂終於再獲資源許可,這讓他倍感欣慰。 他說:「它作為希望的標誌而建。它本身已成為標誌性建築,也是一座享譽國際的建築。」 金伯利指出,這座建築很堅固,如果維護得當,可以使用 50 年,這也將是目前新的挑戰。 新的許可還將允許人們在其旁邊建造臨時的大教堂辦公室,並把之前的運輸集裝箱取而代之。 金伯利表示,這座教堂每天提供祈禱服務3次,還可用於舉辦音樂會、會議和社區聚會等公共活動。它不僅是一個教堂,而是整個社區的一個聚會場所。 責任編輯:劉潤菁
一名紐西蘭的騙子,可能撥打了一個最尷尬的詐騙電話。(圖片來源:Pixabay) 本周,紐西蘭警方重新發布了一段詐騙電話的音頻,敦促人們對類似的電話保持警惕,避免通過電話傳遞任何個人或財務信息。 據NZ Herald報導,在該段最初錄製於 2018 年的音頻中,一名試圖進行電話詐騙的騙子把詐騙電話打給了一名紐西蘭警察。 已經成為欺詐者的目標的警方,於是公布了該段與騙子的錄音,並敦促人們了解騙子常用的詐騙手法,警惕類似的詐騙電話。 在警方公布的錄音中,一個自稱來自電信公司 Spark 的人試圖對這名警察進行詐騙。 騙子說:「我打電話是關於你的互聯網連接問題。您進行了一項在線調查,根據我們的調查,您需要知道您的互聯網未在安全線路上運行。」 接聽電話的警察迅速回答:「好吧,你已經給紐西蘭警方打電話了,所以如果我們的互聯網不安全,我會感到非常驚訝。」 「您是警察?……好吧,我很抱歉打擾您,」騙子回答道,並掛斷了電話。 警方認為,在紐西蘭有很多被騙的人可能因為感到尷尬或丟臉,從未報告過自己受騙的案件,而每年人們因詐騙可能損失數百萬元。 為此,警方為公眾發布了一些提示,以免更多人成為騙局的受害者。 這些提示包括: 切勿點擊意外收到的電子郵件或文本中的鏈接,這可能會讓他人訪問您的個人和財務詳細信息; 對於不請自來的搭訕和接近,請始終記得質疑這是否為一個騙局。您可以使用已知的電子郵件或電話號碼直接聯繫相關公司進行問詢。 不要僅因為有人知道您的基本信息(例如姓名和地址),就假設電子郵件或電話是真實的; 不要急於當場就做出決定或進行金融交易,因為真正的銀行或受信組織永遠不會要求客戶這樣做。 聽從直覺,如果感覺有些不對勁,那通常就是有問題。 責任編輯:劉潤菁
在紐西蘭南島,有一種色彩繽紛、很受遊客歡迎的花,名叫魯冰花。(Jay Huang / flickr CC BY 2.0) 在紐西蘭南島的部分旅遊景區,例如 Tekapo,有一種色彩繽紛、很受遊客歡迎的花,名叫魯冰花。由於這種花對河道會產生不利影響,已被當局指定為有害物種。 但隨著這種花最近又出現在了紐西蘭旅遊局(Tourism New Zealand)的春季宣傳活動中,是否應該真的根除這種漂亮的野花,再次引起一些人的討論。 為紀念其育種者,紐西蘭的魯冰花也被稱為羅素羽扇豆(Russell Lupin)。據Stuff網站 9 月 20 日報導,紐西蘭旅遊局已表示,就使用羅素羽扇豆圖片問題,該部將與環保部(DoC)等有關部門聯繫,若需要則會刪除相關圖片。 一隻蒼頭燕雀停留在特卡波湖(Lake Tekapo) 的魯冰花海中。(Richard / flickr CC BY-ND 2.0) 自去年開始,紐西蘭一些旅遊機構,例如 ChristchurchNZ 和 Mackenzie Tourism,已停止在宣傳材料與社交媒體中使用羅素羽扇豆的圖片,並鼓勵旅遊企業採取類似的做法。 據報導,根據《生物安全法》,野生羅素羽扇豆是坎特伯雷地區有害物種管理計劃中宣布的有害植物,在水道和房產的指定範圍內種植是非法的,但該法案並未規定禁止將羽扇豆圖像用於商業目的。 環保部(DoC)相關負責人表示,該部的立場是不應該宣傳這種植物,因為像諸如麥肯齊這樣的地區,沒有羽扇豆的點綴,其自然風景及自然價值已很具親和力。這種植物對河流會產生諸多不利影響,還會為一些物種的捕食者提供藏身之處。 然而,一些人士認為,這種引人注目的花朵深受業餘和專業攝影師的喜愛,對於其生長的地區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 一位名叫喬治.恩普森(George Empson)的攝影師對Stuff表示:「羽扇豆是這裡風景的重要組成部分,看看它們盛開時的吸引力就可了解。選擇根除的路徑是一種非常短視的做法,議會應對目前任何吸引遊客的景點持開放態度。」 他認為,如果羽扇豆對環境最大的不利影響集中在水道問題上,應集中注意力解決其對水道的影響,而不是不顧潛在的財務影響將其根除。 另一位風景攝影師梅根.馬洛尼(Megan Maloney)在其網站的一份紐西蘭羽扇豆終極指南中,承認這種植物帶來的爭論,並表示既然現在人們仍有機會享受羽扇豆帶來的美景,不如盡可能充分利用這個機會。 她計劃於 11 月在麥肯齊舉辦夏季攝影工作室,並推出了相應的產品。 據報導,她的每份 1800 紐元的攝影產品已售罄。屆時,她將帶著 6 名學生去拍攝以遠山為背景的花朵照片。 點擊這裡,可以查看馬洛尼的《紐西蘭羽扇豆終極指南》。 責任編輯:劉潤菁
最近,北帕默斯頓一位喜歡玩 3D 打印機的小伙兒,花了大力氣,解決了一個常見的口罩問題。(圖片來源:Pixabay) 據Stuff網站報導,最近,在紐西蘭北帕默斯頓(Palmerston North),有一位喜歡玩 3D 打印機的小伙兒,投入了大量的資源和所有業餘時間,為一個常見的口罩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 這位小伙兒名叫本.羅伯遜 (Ben Robertson),是一名風電場技術人員。在最近封鎖期間,他在家中 3D 打印出大量鼻夾供人們使用,以防止戴口罩時眼鏡起霧。 每天,他都會從早上 6 點工作到下午 3 點,運行自己的打印機,然後按照訂單整理好所需的鼻夾,再花3、4個小時把這些鼻夾分發給社區中有需要的任何人。 截至到9月19日,他已經打印了3000多個鼻夾,而他所要求的回報,只是一小筆捐款,用來支付他捐贈給醫護人員的批次成本。 出於喜愛,九個月前買了第一台 3D 打印機的羅伯遜,在私人社區網站 Neighborly 上,看到有人問如何防止戴口罩時眼鏡起霧的帖子,且有15到20條回覆都提出了這一問題。 當時他便想,這個問題肯定有辦法解決,然後羅伯遜就到一個 3D 打印愛好者論壇上,找到了這款鼻夾的原始設計。 後來,羅伯遜親手對鼻夾做了改良,以使其更舒適,並開始嘗試將其做出來。 他說,自己本以為會得到幾十人的回覆,但沒想到卻招來大批的回應。在短短不到兩周內,他就打印並發出去540個鼻夾。 隨著口耳相傳以及越來越多的訂單,羅伯遜的生產速度已經明顯趕不上供應了。 此時的羅伯遜已經意識到,大批的需求已遠遠超出了自己的供應能力,但他表示,「我認為我應該信守諾言並繼續幫助人們」。 於是,羅伯遜又買了三台 3D 打印機以跟上進度,並開始從人們那裏收取小額捐款以支付成本。 「一個夾子只需 2.50 紐元,」他說,「但這也包括將捐贈給社區的另外兩個夾子的費用。」 除了捐給社區,他也開始計劃向醫管局 MidCentral DHB 以及其他社區團體捐贈穩定的供應。 他的這一舉動讓第一批獲贈鼻夾的一位前醫護人員大為讚賞。 這位名叫蘇.奧沙利文(Sue O』Sullivan)的女士對Stuff說:「我被他的善良和慷慨所震撼。」 奧沙利文說,羅伯遜並不尋求認可或獎勵,但那是他應得的。於是,她代表社區在 Neighbourly 上寫了一篇文章感謝他。 責任編輯:劉潤菁